卡尔米德最后怎样了

因为最近在计划一件事, 所以五一全部的闲暇时间都在啃柏拉图的《卡尔米德篇》.

因此也就并没有看到 B 站发布的视频. 只是昨天晚上半夜起床给二宝把尿时, 发现电台更新了, 才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

然而我能说什么呢? 我还是讲讲柏拉图的《卡尔米德篇》吧.


公元前 429 年 5 月末, 苏格拉底刚打完波提狄亚战争, 从军营返回雅典.

波提狄亚是科林斯人的殖民地, 又是提洛同盟的成员. 雅典与科林斯人有仇隙, 于是要求波提狄亚拆毁城墙, 交纳人质, 驱逐科林斯专员. 于是波提狄亚在公元前 432 年宣布脱离雅典. 于是雅典围攻波提狄亚. 这一仗一直打到 429 年, 才以雅典胜利告终.

经历了漫长战争岁月的苏格拉底, 回到雅典后, 直接来到了王宫神庙对面的陶瑞亚斯体育场.

这里所说的 "王宫神庙" 是亡灵女神的神庙, 而陶瑞亚斯体育场是一个摔跤场, 是专门训练角力的地方. 两者相对, 是要暗示角力于死亡的关系. 从苏格拉底对于波提狄亚战争的转述来看, 这一场仗中, 应该是死人无算的. 见惯战争中死亡的他, 来到亡灵女神神庙对面的摔跤场时, 是否会有感慨, 我们不得而知, 但此训练身体之所此时已变成了公众交谈的地方.

苏格拉底在此处看到了 "疯子一样" 的凯勒丰. 凯勒丰向苏格拉底询问战场上的事, 并把他拉到了克里底亚的身边坐下.

苏格拉底平静的回答了关于战争的事. 他的平静甚至让凯勒丰怀疑苏格拉底是否参加过战斗.

"我假定" 他说 "你当时在场." "是的" 我说.

在苏格拉底讲完了关于战争的事后, 他询问家里的情况, 主要涉及哲学的学习和青年情况, 尤其是有没有杰出的青年才俊.

于是发生了一场大型的对年青的人 "跪舔".


跪舔的主力是克里底亚, 被跪舔的对象是他的堂弟卡尔米德.

当然卡尔米德被跪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连苏格拉底都承认, 他对卡尔米德的俊美和形体感到震惊.

而卡尔米德因其俊美, 已成为了当时年青人的领袖:

那些孩子, 从最大的到最小的, 全都转过头看着卡尔米德, 就好像他是一尊雕像.

卡尔米德不仅相貌美极了, 凯勒丰还说: "如果你看见他的祼体, 你就不会说他的脸蛋漂亮了, 他确实是绝对完美的."

但苏格拉底是何等智慧和节制, 他虽承认卡尔米德的身体是完美的, 但还要要求他有完美的灵魂才肯说他是尽善尽美的.

这克里底亚立时便出来, 为卡尔米德灵魂的美好做保证.

首先是攸久而美好的历史在卡尔米德的灵魂中流趟. 这就是他的家族. 卡尔米德有着攸久而高尚的家族, 在他的族谱中, 最有名的便是智慧的梭伦.

其次克里底亚极力保证卡尔米德 "确实是一名哲学家, 也是一名重要的诗人".

当然, 如果我们看到后面, 就会知道为什么克里底亚如此极力的保证了.


如果只看本篇, 大概会以为克里底亚是位热心青年的良好导师.

可惜他并不是. 克里底亚向来以贪婪和无所不用其极著称.

他曾以恶劣的方式追求过另一个叫做欧西德谟斯的青年. 其手段之肮脏, 以至于苏格拉底当着他和欧西德谟斯的面说了粗话:

"克里底亚就是一个被贪婪控制的人, 他想要好欧西德谟斯交密, 就像猪想要摩擦石头一样."


然而卡尔米德也并不如其表完美. 在其看起来完美的身体下, 却有着病患. 他患有头疼.

苏格拉底说他有治头疼的办法, 但要在治之前先用一个咒语将节制的德性注入病患的灵魂. 当然, 如果卡尔米德本身具有节制的德性, 那治头疼也就不必要用咒语了.

那如何确定卡尔米德是否具有节制的德性呢? 苏格拉底说, 如果一个人拥有节制的德性, 那他一定能说出节制是什么. 因此如果卡尔米德可以告诉他节制是什么, 就可以确定他是否具有节制的德性了.

于是便开始了本篇的主体对话, 对于节制定义的讨论.

作为 "一名哲学家" 和 "重要的诗人", 卡尔米德对于节制的认识只停留在对于节制的形态或表征上.

他先说节制就是平静的做事. 而后他又说节制就是谦逊. 对于这种浮于表面的定义, 苏格拉底很快就反驳了.

于是他又提出: "节制就是做自己的事". 这是他的堂兄克里底亚教给他的说法. 但他只能里解这句话的自面意思, 却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苏格拉底也轻松的进行了反驳.

这时, 刚刚还热情的赞美的卡尔米德的克里底亚却发起火来:

好像要和卡尔米德吵架似的, 就像一名诗人要和一个背诵诗歌时糟蹋了他的诗歌的演员吵架.

克里底亚赞美卡尔米德是哲学家和诗人, 是因为卡尔米德的哲学和诗是他教出来的.

而一旦卡尔米德不能证明其教育之良好, 他立时就从赞美的跪舔, 变成了恶恨恨的发火了.


自此, 《卡尔米德篇》中与苏格拉底对话的人便不再是卡尔米德, 而是克里底亚了.

克里底亚后来又提出了四种节制的定义. 但每一种定义都不能通过苏格拉底的审视.

最终他们非但没有找到节制的定义是什么, 反而发现我们并不能从节制中获得益处.

有学者认为在本篇中得到这个答案是因为此时还未提出柏拉图的 "德性统一论". 而德性统一论的提出要等到该篇对话故事的几周后, 苏格拉底进行的另一场对话中才被提出. 那场对话即是 《理想国》.

然而这并不是我在这里想说的. 我这里想说的其实是, 被跪舔的这个卡尔米德, 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波提狄亚战争是伯罗奔尼战争的前奏. 在这场战争中雅典围攻了波提狄亚, 从公元前 432 年一直打到公元前 429 年才攻克.

二十年后, 雅典因西西里远征失败而输掉了这场战争. 就在雅典战败后不久, 也即公元前 404 年, 三十僭主推翻了雅典的民主制, 建立了寡头制. 这场政变的头目便是克里底亚, 而卡尔米德在是成员之一.

克里底亚对青年卡尔米德的赞美, 是一种获取政治资源的手段. 而青年的卡尔米德因其缺少对于节制德性的认识, 没有能力从节制中获益, 他的一切美好最终变成了僭政的走狗.

像疯子一样的凯勒丰是个民主派, 当时并没有看出克里底亚的野心, 还围绕在他身边为其忙前忙后. 在故事中, 正是他把苏格拉底拉到克里底亚身边坐下. 在三十僭主时期凯勒丰逃亡国外. 六个月后回到雅典, 与民主派推翻了三十僭主的统治. 在此复辟过程中, 凯勒丰身死. 而克里底亚和卡尔米德也在寡头制被推翻后惨死.

僭政不仅仅败坏了卡尔米德, 也败坏了雅典整整的年青一代.

四年之后, 也即公元前 399 年, 苏格拉底被告上法庭, 并被判处死刑.

这就是公元前 429 年, 那个被跪舔的青年最后的结局. 也是是盛时期, 被高高捧起的一代雅典青年, 和捧起他们的雅典的最后的结局.


然而, 也不必这么悲观. 恰如往往腐朽中最能生出生机, 写作这篇对话的, 却正是克里底亚和卡尔米德的亲侄子, 后世称为 "神圣的" 柏拉图.

Last Updated:
Contributors: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