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福音第二十六章
##公议会的阴谋
经文
1 耶稣讲完了这一切话,便对他的门徒说:2 “你们知道:两天以后就是逾越节,人子要被解送,被钉在十字架上。”3 那时,司祭长和民间长老,都聚集在名叫盖法的大司祭的庭院内,4 共同议决要用诡计捉拿耶稣,加以杀害。5 但是他们说:“不可在庆节期内,免得民间发生暴动。”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如玛窦在前四篇道理的结尾所做的一样, 在此处没有说及耶稣往后的行程, 但说明了他正准备最后的 "回归父家" ( 他的死亡和复活 ). 作者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即将业临的犹太逾越节, "人子要被解送, 被钉在十字架上".
这优耶稣苦难的记述是玛窦福音的高潮. 在宗徒们传教的时候, 它, 连同耶稣复活, 是给绝望世界的福音的主旨. 有人认为: 最初福音是以采难史作介绍, 是颇有见地的; 从下述的事实,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史迹在宗徒教会的重要性: 四部福音, 最初写作的方向各不相同, 却在记载耶稣受难时彼此非常接近. 玛窦福音的大纲与马尔谷福音的类似. 但他用他自己找来的资料来解释它. 基本上它含有 (1) 序言, (2) 受难故事, (3) 耶稣的复活和光荣.
现在, 司祭长和犹太教的领袖们在盖法的领导下, 计划逮捕耶稣并加以杀害. 他们决定等到逾越节以后, 因为害怕在这个危险的时刻, 各地来到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会引发暴动.
伯达尼晚宴
经文
6 耶稣正在伯达尼癞病人西满家里时,7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贵重的香液来到耶稣跟前,倒在正坐席的耶稣的头上。 8 门徒们见了就不满意说: “为什么这样浪费?9 这香液原可卖得许多钱,施舍给穷人。”10 耶稣知道了,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叫这个女人难受?她在我身上原是作了一件善事。11 你们常有穷人同你们在一起,至于我,你们却不常有。12 她把这香液倒在我身上,原是为安葬我而作的。13 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全世界,这福音无论传到哪里,必要述说她所作的事,来纪念她。”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那时耶稣住在城外不远伯达尼的地方. 在一个名叫西满者家的晚宴上, 一个妇人用珍贵的香液倾倒在他的头上. 路加福音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主人是西满, 那个妇人却是个 "罪人", 她把香液倒在耶稣的脚上. 若望福音里则说玛尔大是女主人, 她复活的弟弟拉匝禄是宾客, 而玛利亚用香液 "敷抹了耶稣的脚". ( 接新约里的记载, 无法证明她就是玛达肋纳 ). 耶稣为她的善举辩护, 将它解释为他埋葬时尸体敷油的先兆, 并且预先声明这项举动要在教会的初传里占一地位, 它将被 "传布到全世界". 玛窦和马尔谷一样, 也认为犹达斯的卖主是这一事件的后果. 但玛窦特别提到 "三十块钱银钱", 因为这笔钱以后还有作用.
犹达斯通敌卖主
经文
14 随后,那十二人中之一,名叫犹达斯依斯加略的,去见司祭长,15 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他们约定给他三十块银钱。16 从此他便寻找机会,要把耶稣交出。
最后晚餐
经文
17 无酵节的第一天,门徒前来对耶稣说:“你愿意我们在哪里,给你预备吃逾越节晚餐?” 18 耶稣说:“你们进城去见某人,对他说:师傅说:我的时候近了,我要与我的门徒在你那里举行逾越节。”19 门徒就照耶稣吩咐他们的作了,预备了逾越节晚餐。
20 到了晚上,耶稣与十二门徒坐席。21 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22 他们非常忧闷,开始各自对他说:“主,难道是我吗?”23 耶稣回答说:“那同我一起把手蘸在盘子里的人,要出卖我。24 人子固然要按照指着他所记载的而去,但出卖人子的那人却是有祸的!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25 那要出卖他的犹达斯也开口问耶稣说:“辣彼,难道是我吗?”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玛窦那句 "无酵节的第一天", 对于确定最后晚餐的日期很重要. 最近有人认为耶稣采用的较古老的司祭历 ( 阳历 ), 根据这种历法, 逾越节每年都在星期二. 但根据比较新的官方历 ( 阴历 ) ( 当时为耶路撒冷所采用 ), 耶稣逝世那年的逾越节是在星期五晚上. 这个假设解决了若望福音和对观福音之间似乎有矛盾的问题. 它还为耶稣苦难中的许多事件提供了较充裕的时间 ( 他可能在星期二晚上被拘捕, 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 ). 同时这个答案暗指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可能并没有在最后晚餐里用巴斯卦羔羊, 而只用了无酵饼, 因为那年杀羊的时间应该是星期五的中午, 而主管此事的司祭不可能在非官方认可的星期二就完成了这个仪式. 耶稣的命令 "你们进城去" ( 即耶路撒冷 ) 是为了遵循梅瑟法筆所说的: 逾越晚餐必须在城内进行. 路加还告诉我们伯多禄和若望被指定做准备工作的两位宠爱的门徒.
建立圣体圣事
经文
26 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27 然后,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由其中喝吧!28 因为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 29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国里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在晚餐中, 耶稣预言犹达斯的背主, 他暧昩的指称他是 "那同我一起把手蘸在一盘子里的人". "人子固然要按照指著他所记载的而去", 可用来帮助我们认识耶稣之死乃是受苦的上主仆人之死. 耶稣毫不隐晦的认犹达斯知道, 他已经晓得他的背叛了. 不过, 吾主所宣称的 "祸" 并不是诅咒, 而是一种哀伤的表示. 当他们进食的时候, 耶稣祝圣了一些饼说: "这是我的身体." 后来, 可能是当他遵循犹太人的礼俗. 在礼仪中饮最后一杯酒的时候, 感恩祈祷说: "这是我的血, 新约的血, 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 如此, 玛窦把事情交待清楚, 圣体圣事的建立和新约的订定, 如同旧约所预言的, 同时, 它与耶稣, 上主仆人的赎罪之死也是息息相关的. 这新约主题是很重要的: (1) 它证明了耶稣在世之时建立教会的意图 -- 有盟约就必然有约民; (2) 它证明了圣体圣事中, 耶稣亲自的临在. 在旧约的时候订立盟约的凭记, 总是一个真实的事物, 而并非一个象征性的工具. 由某些迹象, 我们看得出来, 26 ~ 28 这几句话是玛窦从礼仪颂词里取出来的 ( 可能在他当时的教会里用来纪念最后晚餐的 ). 在第 26 节中, 我们看到 "耶稣" 和 "他的门徒", 而不是像马尔谷福音里只用一个简单的代名词 -- 这点显示玛窦的叙述并非来自马尔谷. "拿去吃" 与 27 节的 "喝" 都用了命令式, 这个平行的关系 ( 为马尔谷福音所无 ) 就是一个线索, 告诉我们这段是取自礼仪的经文. 28 节里, 玛窦又就马尔谷福音加上 "以赦免罪过" -- 强调了耶稣流血是具有祭献性的. 接下来的叙述似乎是耶稣和复活后的自己所做的约定. 路加则将这事视为教会圣祭礼仪的预言. 他们唱的 "圣咏" 就是逾越晚餐结束时所唱的 "赞美" 的圣咏. 它也是账蓬节欢乐礼仪中的一部份.
预言门徒逃散和伯多禄背主
经文
30 他们唱了圣咏,就出来往橄榄山去。31 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都要为我的缘故跌倒,因为经上记载:‘我要打击牧人,羊群就要四散。’32 但是,我复活后,要在你们以先到加里肋亚去。”33 伯多禄却回答他说:“即便众人都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决不会跌倒。”34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35 伯多禄对他说:“即便我该同你一起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众门徒也都这样说了。
山园祈祷
经文
36 随后,耶稣同他们来到一个名叫革责玛尼的庄园里,便对门徒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祈祷。”37 遂带了伯多禄和载伯德的两个儿子同去,开始忧闷恐怖起来,38 对他们说:“我的心灵忧闷得要死,你们留在这里同我一起醒寤吧!”39 他稍微前行,就俯首至地祈祷说:“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40 他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便对伯多禄说:“你们竟不能同我醒寤一个时辰吗?41 醒寤祈祷罢!免陷于诱惑;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42 他第二次再去祈祷说:“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43 他又回来,见他们仍然睡着,因为他们的眼睛很是沉重。44 他再离开他们,第三次去祈祷,又说了同样的话。45 然后回到门徒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睡下去吧!休息吧!看,时候到了,人子就要被交于罪人手里。46 起来,我们去吧!看,那出卖我的已来近了。”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在往橄榄山的路上, 耶稣宣布门徒们将要如先知所预言的背弃他. 他也预言了他们将要在加里肋亚见到他 -- 复活的耶稣; 至于后来在耶路撒冷一个流行的说法, 参照若二十 19 以后诸节. 门徒们对默西亚耶稣的那种自然而诚挚的深情, 必须经过一番净化的考验, 而天主圣父所指示的方法就是耶稣死亡所形成的 "绊脚石".
他们走了近一个橄榄园, 耶稣离开了门徒们, 带了伯多禄, 雅各伯和若望这三位目击他显圣容的爱徒, 前去祈祷. 玛窦告诉我们耶稣在这时是如何的 "开如忧闷恐怖" ( 马尔谷的形容, 措词更加强烈: "开始惊惧恐怖" ). 耶稣祈祷的内容主要是他教给门徒的 "天主经": "我父! ...... 照你所愿意的, 而不要照我 ...... 愿你的旨意为人承行." 对门徒说: "祈祷吧! 使你们免陷于诱惑." 耶稣的话可能是一个问句: "你们仍然瞌睡? 仍旧安然休憇吗?" 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话, 耶稣在这里用了个温和的反讽: 现在同我一起醒寤已经迟了. 如果你们想睡, 就睡吧! 我必须独自忍受这个考验. ( 这个考验可能就指末世的大番判; 耶稣身为天主子民的领袖, 必须首先单独的经历它. )
耶稣被捕宗徒逃散
经文
47 他还在说话的时候,看!那十二人中之一的犹达斯来了;同他一起的,还有许多带着刀剑棍棒的群众,是由司祭长和民间的长老派来的。48 那出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口亲谁,谁就是,你们拿住他。”49 犹达斯一来到耶稣跟前,就说:“辣彼,你好!”就口亲了他。50 耶稣却对他说:“朋友,你来做的事就做吧!”于是他们上前,向耶稣下手,拿住了他。 51 有同耶稣在一起的一个人, 伸手拔出自己的剑,砍了大司祭的仆人一剑削去了他的一个耳朵。52 耶稣遂对他说:“把你的剑放回原处,因为凡持剑的,必死在剑下。53 你想我不能要求我父,即刻给我调动十二军以上的天使吗?54 若这样,怎能应验经上所载应如此成就的事呢?”55 在那时,耶稣对群众说:“你们带着刀剑棍棒出来拿我,如同对付强盗。我天天坐在圣殿内施教,你们没有拿我。”56 这一切都发生了,是为应验先知所记载的。于是门徒都撇下他逃跑了。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犹达斯和一群受雇于司祭长老, 手执武器的人走近了. 耶稣对犹达斯说的话可能是句问话: "朋友你为何而来?" 也可能是个直叙句: "你所要做的, 快去做吧!" 只有玛窦记载耶稣斥退了企图用武力保护他的门徒这件事. 这时, 耶稣给了教会一个原则, 在教难之中, 教会都将奉行不渝: 唯有对天主的绝对信赖, 才能够对暴抗暴力的侵袭. 耶稣知道他担负着上主仆人的重任, 必须经历这一切的苦难. 玛窦在这里插入的另一段耶稣的话, 按若望的记载, 它是对亚纳斯而发的.
盖法初审耶稣
经文
57 那些拿住耶稣的人,将耶稣带到大司祭盖法前;经师和长老已聚集在那里。58 伯多禄远远跟着耶稣,直到大司祭的庭院,他也进到里面,坐在差役中观看结局。59 司祭长和全公议会寻找相反耶稣的假证据,要把他处死。60 虽然有许多假见证出庭,但没有找出什么。最后有两个人上前来,61 说:“这人曾经说过:我能拆毁天主的圣殿,在三天内我能把它重建起来。”62 大司祭就站起来,对他说:“这些人作证反对你的事,你什么也不回答吗?”63 耶稣却不出声。于是大司祭对他说:“我因生活的天主,起誓命你告诉我们:你是不是默西亚,天主之子?”64 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并且,我告诉你们:从此你们将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65 大司祭遂撕裂自己的衣服说:“他说了亵渎的话。何必还需要见证呢?你们刚才听到了这亵渎的话,66 你们以为该怎样?”他们回答说:“他该死。”67 众人遂即向他脸上吐唾沫,用拳头打他;另有一些人也用巴掌打他,68 说:“默西亚,你猜猜是谁打你?”
伯多禄三次背主
经文
69 伯多禄在外面庭院里坐着,有一个使女来到他跟前说:“你也是同那加里肋亚人耶稣一起的。”70 他当着众人否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71 他出去到了门廊,另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人是同那纳匝肋人耶稣一起的。”72 他又发誓否认说:“我不认识这个人。”73 过了一会,站在那里的人前来对伯多禄说:“的确,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因为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74 伯多禄就开始诅咒发誓说:“我不认识这个人。”立时鸡就叫了。75 伯多禄便想起耶稣所说的话来:“鸡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他一到了外面,就伤心痛哭起来。
《新约导读系列 -- 玛窦福音》
关于耶稣被犹太领袖审问的确实时间, 福音传统中缺乏可靠的记载. 玛窦和马尔谷都提到两次开庭侦讯: 一个是在夜晚 ( 显然不是官方的听证 ), 另一个是在破晓时分. 犹太人为何如此安排, 马尔谷福音未交代清楚, 玛窦却解翻得不甚高明: "来计划如何可以将他处死". 路加福音则记载耶稣被拘捕以后, 立刻被带到 "大司祭的住宅", 整个晚上, 他在那里备受凌辱. 按照人之常情而论, 我们不难了解到耶稣一定不是在官方的监狱里, 否则他不会受到这种虐待. 路加还明白的强调, 耶稣审判一直要到天亮才进行; 若望福音给了我们的疑惑一个结论: 耶稣首先非正式的被亚纳斯审判 ( 亚纳斯曾做大司祭, 以后仍维持这个称号 ), 后来又被押送到盖法那边, 盖法以大司祭的身份将要在次日主持公议会对耶稣的正式审判. 早期口传福音里对这一问题所存的迷惑 ( 由玛窦和马尔谷福音的记载可证明 ) 可能是因为弄不清楚亚纳斯的 "大司祭" 的头衔的确实意义, 而导致一个不甚恰当的结论: 耶稣在他被捕的当晚就被大司祭盖法及公议会正式的审判 ( 这在当时法律所不容许 ).
会议会找不出两个以上证词一致的证人 ( 这是法律所要求的 ). 玛窦把两个证人的托词 ( 他们可能是分别作证的 ) 联成一个单句. 可能有一个人指控耶稣的豪语, "我能拆毁天主的圣殿", 另一个指控他的 "我能在三天内把圣殿重建起来." 盖法命令耶稣回答这些控诉, 但他拒绝了. 然后, 盖法以起誓令耶稣回答那最重要的问题: "你是不是基督, 天主子?" 这时, 盖法的缺乏信德彰显无遗, 他的询问可能只指耶稣的自认为 "默西亚"; "天主子" 是默西亚的同义字. 但是, 耶稣的回答却远比这个问题更丰富, 更深远: 他承认了他的默西亚身份, 坐在 "大能者的右边" 时, 他将要证明这天主性, 盖法似懂非懂的看到耶稣宣言更深一层的含义, 就指责耶稣亵渎天主. 注意, 在此, 公议会并没有判他死刑, 因为在那个时代, 公议会并没有那个权柄, 他们只能表示他们判决的意见: "他该死". 玛窦福音中现在所说的耶稣受辱, 更可能应该照路加福音所说的, 放在正式审判之前.
四部福音都证明了伯多禄的三次背主, 虽然在细节方面有所出入. 玛窦福音里发问者是 (1) 一个使女, (2) 另一个使女 (3) 一个旁观者. 马尔谷福音里则是 (1) 一个使女, (2) 同个使女, (3) 那个旁观者. 路加福音记载的是 (1) 一个使女, (2) 一个男人, (3) 另一个男人. 若望福音里发问的是 (1) 看门的待女, (2) "他们", (3) 一个男仆, 玛尔曷的亲戚. 在这种类型的叙述里, 这样的变化是很自然的. 亚拉美语系中, 加里肋亚和犹大两地的方言之间, 方法, 发音都显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