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桶原理说起, 聊聊还原论的还原指的是什么
从木桶原理说起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 讲的是所谓的 "新木桶理论".
文章大意是说, 早先的木桶理论认为, 人的能力上限取决于人其诸多能力中最低的一个. 即是说, 你的能力的上限, 取决于其能力的短板.
因为一个人能做成什么事, 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能够 完全 取得事物的掌控. 人的短板正是对于人在什么程度上不能掌控事情的定义.
这个理论我们称为短板原理.
而现在有一个新的木桶理论, 认为人的能力上限取决于人诸多能力是最高的一个, 也即长板.
因为在协作中, 人完全可以将自己的长处, 放在协作中最有利的地方.
这个理论我们称为长板原理.
看了这一篇文章后, 我的感想是, 且不论到底是长板原理说的对还是短板原理说的对, 这两种想法都是一种过度抽象的观点.
这两个说法都建立在这样一个逻辑的基础上: 人的能力是可以拆解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的.
这种的能力观的就好像 RPG 游戏的人物能力模型: 智力多少多少, 武力多少多少.
"这是一种典型的 机械还原论 的想法", 我自然而然的想.
但我紧接着想道: "什么是 机械还原论."
"机械还原论" 是 "还原为机械论"
如果我们不要太过严格, "机械还原论" 是 "还原论" 一词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用法.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说么:
- "这是化学的物理还原论"
- "这是社会学的经济学原论"
恰如我们说, 木桶原理是关于人的能力的机械还原论.
在这个固定的用法中, 当我们在说, A 的 B 还原论时, 我们其实是在说, 将 A 现象还原为 B.
比如:
- 当我们说 "化学的物理还原论" 时, 其实我们是在说 "我们将化学现象还原为物理原理".
- 当我们说 "社会学的经济学原论" 时, 其实我们是在说 "我们将社会学现象还原为经济学理原理"
所以当我们想, "木桶原理是关于人的能力的机械还原论" 时, 我的想法其实是 "木桶原理是一种将人的能力还原为机械的原理的看法".
具体说来, 我的想法是, 木桶原理认为:
- 人具有不同能力, 如同机械具有不同模块;
- 人的能力起作用的方式和机械不同模块之间起作的方式类似;
- 分析人的能力对人的作用, 可以用分析机械的方式来分析;
而这种想法一定是过度抽象的, 因为人的能力不是如同木桶的木板一样完全独立的模块, 而其起作用也不是如同机械一样遵循力学原理.
但是, 如果 "机械还原论是指还原为机械论" 那么, 什么又是 "还原" 呢.
"还原论" 的概念
作为一个现代人, 我首先查了维基.
还原论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模型.
还原论 认为所有复杂的事物是由简单的事物组成, 因此, 所有复杂事物都可以从简单事物中找到其原因.
比如:
-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所以社会学可以还原为生物学;
- 生物是由其生物化学影响的, 所以生物学可以还原为化学;
- 化学是由其分子, 原子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因此化学可以还原为物理学;
- 而所有一切事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成以一切现象最后都可以还为物理学.
与还原论相对的认知方式是 系统论.
系统论 认为复杂事物所呈现的现象不是简单事物现象之和, 而是以其整体作为一个系统产生影响的.
比如:
- 固软件运行在操作系统上, 而操作系统运行在硬件上;
- 但硬件本身并不直接决定软件;
- 因为操作系统将硬件提供的能力重新整合后, 重新提供给软件.
- 操作系统抺平了硬件的差异.
系统论与还原论与其说是两种对于世界的认观模型, 不如说是两种方法. 因为是两种方法, 因此并没有什么互斥性.
对于一个现象即可以做还原论的分析, 也可以作系统的论的分析.
物理定律自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剑于魔法的世界不可能.
我们不能像独断论者一样, 认为可以通过对于现象的还原找到一个世界唯一的真理, 但是, 我们却可以用还原论找到, 这个世界的限制: 世界为什么不是那样的.
如果我们可以说 "系统还原论"
假如我们认为 "物理还原论" 是 "还原为物理学"; "化学还原论" 是 "还原为化学";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作这样的表述 "系统还原论", 用以表述 "还原为系统".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 那么, 是不是意味着, 系统论并不是和还原论 相对的 一种认知方式, 而是 一种还原论的还原对象?
如果系统论不是与原论相对的一种认知方式, 那什么是 与还原论的认知方式?
是类比式的认知方式么? 直观的认知方式? 或者本质上讲 并没有一种与还原论相对的 认知方式?
即然我们己经将 "还原论" 的 "还原" 一词还原为 "将复杂的现象归因为简单的原理", 而且问题也已经推进至此,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问下去: 什么叫做 "把复杂的问题归因为简单的原理".
可算
还原是指, 将复杂的现象归因为简单的原理. 那么什么叫做, 把复杂的现象归因为简单的原理?
让我产生这个想法的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可以在翻转电台·行为经济学节目的第三期里听到):
- 如果给一个人两个选择:
- 现在获得 20 块钱;
- 或者 2 个小时后获得 30 块钱;
- 通常他都会选择 2 小时后获得 25 块钱;
- 让我们来修改数值;
- 现在获得 20 块钱;
- 或者 2 小时后获得 20.5 块钱;
- 通常他都会选择现在获得 20 块钱;
这个例子是表明, 人的决策是在比较中作出的.
也即是说, 受试在进行决策的时候, 在脑子里把两个选项还原为一个比较, 通过比较来进行决策.
在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 我在想, 如果我是这个受试, 我会为了等待 2 小时获得接受一个怎样的值?
我想, 大概会是 27 块钱.
与是我进而想, 为什么我会为了 27 块钱这个值接受等待 2 小时?
我想, 大概是因为牛肉面是 7 块钱. 倒并不是牛肉面对我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是因为, 长期在兰州的生活, 使一碗牛肉面的钱变成一个可计算的单位.
如果我们不改变实验的值, 而仅仅改变实验的表述:
- 现在获得 20 块钱;
- 或者 2 个小时获得一个 20 块钱加一个小礼品 ( 礼品值 5 毛钱. )
受试愿意等待两个小时的机率会大大提升吧.
所以当我们说, 受试在决策的时候, 在脑子里对两个选项进行了还原, 这里的还原, 是不是指得是 受试的脑子里, 使得这两个选项 "可算" 了.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在表述中使用 "还原", 那是不是 "还原" 可以看作是一种我们对于现象的一种 "可算化处理"?
如果 "还原" 是一种 "可算化处理", 是不是意味着 "物理还原论" 意味着使现象可以使用物理学的计算方式来认知?
回到 《形而上学》
所有的人都从对万象的惊异为开端, 如傀儡自行, 如冬至与夏至, 如 "正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量" 等; 说是世上有一事物, 即便引用最小的单位还是不能加以计量 ...... 对于一个几何学者, 如果对角线成为可计量的, 那才是世间怪事.
----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 第一卷 ·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在 《形而上学》 里提到古希腊人为什么认为无理数不可理解: "正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量."
不可理解是和无法用已知事物计量是高度相关的.
我们当然可以问: 为什么不可计量的东西是不可理解的.
根据我们对于还原的理解, 可以得知:
- 不可计量的东西是无法计算的, (至少无理数在古希腊是不可计算的);
- 还原意味着可以使之以某种方式计算;
- 不可计量意味着 不可还原;
- 不可还原意味着不可使之归因为更简单的原理;
- 不可归因为更简单的原理意味着这里是理性的尽头.
因此无理数是神的领域. 而在这个意义上, 当一个学者领悟到: 对于一个几何学者, 如果对象线成为可计量的, 那才是人间怪事.
, 那他就进入神学.
回到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固然是一种过度抽象的现法.
人的能力当然不能用机械的原理来计算, 但是把人的能力当成机械模块却使人的能力变成可算的了.
所以当美国管理学者彼德提出木桶原理的时候, 当然即不是因为他傻, 说错了一件事; 也不是因为他坏, 故意要骗我们; 而是让人的能力变成一个可以通过人类理性计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