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的阶梯
什么是求知的阶梯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开篇第一句话是 "求知是人的本性".
在其卷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人的求知是从感觉发展到哲学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认为, 这个过程是逐渐上升的: 感觉最低而哲学最高, 层层发展如阶梯一般.
从感觉到技术
亚里士多德认为 "求知是人的本性" 呢, 因为他发现人既使不为任何目的也乐于感觉, 尤其看视觉.
由感觉产生记忆. 有的动物有记忆, 如果他们还具有听觉, 它们就要可以训化.
动物凭现象和记忆而活, 而人有经验. 经验由屡次记忆而后产生.
经由经验而对某一事物产生普遍性的判断, 就是技术. 如:
- 加里亚因生病而受益 (经验);
- 如加里亚般体质的会因生病百受益 ( 由经验而产生普遍性的判断 );
- 苏格拉底如加里亚般体质, 因此苏格拉底会因生病而受益 ( 技术之应用 );
技术何以是智慧
从实践角度经验更有用, 因为所有的医生都医治的是具体的人, 而非抽象的 "人" 类. 那技术何以高于经验呢?
因为技术可以让人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也既 "具有理论, 懂得原因". 而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 因此技术才是真知只, 因为技术家能教人而只凭经验则不能.
我们不以感觉为智慧, 亦是因为感觉不知其所以然.
那何种技术最有智慧呢?
- 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最低;
- 娱乐人类的技术次之
- 不实用也不为了人类快乐的技术最有智慧.
不实用也不为了人类快乐的技术起源于闲睱. 如数学起源于埃及僧吕之闲睱.
而最智慧的是 "大家用来阐释事物的原因与原理" 的知识.
哲人
哲人即为爱智者, ( 古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意思是爱好智慧 ) 我们通常认为他们:
- 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 ( 不必细节 ), 因此他们追求最普遍的知识
- 知道众人难知的事物, 因此他们追求离感觉最远的知识;
- 更真切的教授各门知识的原因, 因此他们追求精确的知识, 而包涵原理愈少的知识愈精确 ( 如算术 );
- 为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 而非为了实用探求知识, 因此他们追求最可知的知识: 原因和原理最可知的, 而知道原因和原理 "其它一切可得明白";
- 探求高级学术, 因此他们追求原因的原因, 以至于终级目的, 这个终极目的在个别事物可称为 "本善", 在全体可称为 "至善";
- 最后, 哲人应该施为, 不应被施为, 他人应当听从哲人, 而哲人不应听从他人
所以哲人研究的课题当: 原理和原因; "善" 与 "终极".
惊异与自由
爱好智慧 ( 哲学 ) 起于惊异, 人因惊异而自愧愚蠢, 为脱出愚蠢而追求哲理.
"这类学术的研究必然开始, 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获得后".
"因人本自由, 为自己生存而生存. 所以我们认取哲学是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 这正是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所以之所以即不为实用也不为娱乐的技术才是最智慧的, 是因为只有为了自己的学术才是自由的学术.
神之学术
哲学是神圣的学术: 任何讨论神圣事物的学术也必是神圣的
- 神被认为是万物的原因: 哲学研究第一原理;
- 这门学术是神所独有; 或神能超乎人类而所知独多.
何谓神能超乎人类而所知独多? 如万象如傀儡自行; 如 "正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量".
尤其第二点: "说是世上有一事物, 即使引用最小的单位学是不能加以计量. 这对于所有示明其故的人正是可惊异的."
人因知其故而不为事物所惑, 而对于一个几何学者来说, 如果对角线成为可计量的, 那才是世间怪事.
以上便是亚里士多德求知的阶梯: 由感觉而至于神圣.